复制成功

分享至

主页 > 比特币 >

元宇宙工程系,来了一位“吃螃蟹”者

2022.12.06

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 温才妃

元宇宙工程系,来了一位“吃螃蟹”者

图片来源:由无界版图AI工具生成

元宇宙办学潮正在高校中暗涌。

不久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正式更名为元宇宙工程系,成为我国内地高校中第一个以元宇宙命名的院系。

无独有偶,近年来香港理工大学设立元宇宙科技专业,清华大学成立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元宇宙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北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纷纷建设元宇宙校园。

作为“吃螃蟹”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潘志庚坚定地看好元宇宙人才培养这片“蓝海”。这又是为什么?


元宇宙是噱头吗?


或许当前比办学更要紧的是,祛魅。

这几天,潘志庚在南京、成都、杭州、昆山等地跑个不停,所到之处,讲的无不是“元宇宙是什么?”“从虚拟现实到元宇宙”。总有人在问他,元宇宙是泡沫、资本噱头吧?对此,潘志庚只能无奈地笑笑。

火遍全球的“元宇宙”出自小说《雪崩》,其构造了一个“Metaverse”的虚拟世界,用户只要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就可以在一个数字空间中生活、工作、社交。2021年成为元宇宙元年,脸书(Facebook)改名Meta,唤起大众对元宇宙的关注。

之所以被质疑,不外乎几个原因——元宇宙究竟是什么,很多人搞不明白;元宇宙本身建构的基础不稳定,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面临技术挑战;元宇宙教育的内容建设,如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材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还在开发中。

“如果不把这些搞清楚,哪位家长放心把孩子交到这里?”这是潘志庚“马不停蹄”的原因之一。

在很多场讲座中,他都在强调元宇宙不是电子游戏、虚拟世界,也不意味着逃离世界。技术的成熟过程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技术是分步实现的,在游戏、医疗、教育等领域,元宇宙可能率先实现。比如,飞行员在虚拟驾驶舱中练习开飞机,学生在仿真环境下学习仪器操作,虚拟人为机构做形象代言人等。

各行各业都在热烈拥抱元宇宙。今年以来,国内先后有20多个城市出台元宇宙行动计划及相关扶持政策,随之带来巨大的人才缺口。

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2022元宇宙行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1—7月,元宇宙相关招聘岗位同比增长16.6%。其招聘的人才高度集中在信息技术产业,并向教培、传媒、制造等领域逐步渗透,研发与设计岗是元宇宙的主力军。

就在改名为元宇宙工程系的前几天,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元宇宙工学部”(专业研究虚拟空间“元宇宙”的学科)正式开讲。10月11日,香港理工大学新设元宇宙科技理学硕士学位。

尽管境外已有“吃螃蟹”者,但仍有人质疑,我国教育部的学科目录里没有元宇宙专业,这会不会是一个“野鸡”专业?

其实,社会公众对教育界并不了解。“专业设置须根据教育部学科目录,但办一个系叫什么名字并不受目录限制。”潘志庚说。


元宇宙工程系培养怎样的人


凌晨四五点,潘志庚还在回微信。找他合作的单位太多了,有政府、博物馆、厂商、大学等,基本都是“复合型需求”。最近,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几位专家也找到他们,希望合作设立一个与艺术相结合的元宇宙研究中心。

“复合型人才真的很吃香。”潘志庚说,南京大学人工智能本科生年薪三四十万元,假如一名毕业生对人工智能、区块链都懂一些,两方面都能做,企业过去招两人,现在招一人就够了。

同样的逻辑放在全行业,互联网曾给整个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单个技术突破都不足以带来革命性变化。能够给下一次互联网革命带来冲击的,是很多人看好的元宇宙。

潘志庚表示,它不是某项技术,而是一个集成的概念。元宇宙有六大核心技术,被形象地比喻为“大蚂蚁(BIGANT)”。其中,B是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I是交互技术(Interactivity),G是电子游戏技术(Game),A是人工智能(AI),N是网络及运算技术(Network),T是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

六大技术并不是突然增加了6门课。事实上,人工智能是元宇宙的一部分,元宇宙的很多课程已在人工智能专业有所开设。“新加的主要有两门课程——人机交互或虚拟现实和区块链。现在只是用元宇宙这顶‘帽子’把学生招进来。”潘志庚说。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加⼊OKEx全球社群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相关推荐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