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成功

分享至

主页 > 比特币 >

Foresight Ventures:去中心化身份与钱包体系,在 Web3 重新定义身份

2023.01.31

撰文:Chelsea、Alice,Foresight Ventures

TL;DR

  1. DID 潜在价值非常大,它将捕获仅次于公链的巨大价值。
  2. 相较于 Defi,gamefi 等项目,DID 的进入门槛和理解成本足够低,且具有很强的马太效应,有望成为用户进入 web3 的超级入口。
  3. DID 能提供 web2 一样的个性化内容,同时能保证我们拥有自己的身份、喜好、账户信息不被泄露被他人获利。
  4. 链上的身份层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它重新定义身份的权利、重新改变了身份的权力,将数据变现的权力归还到用户手里。
  5. 我们将 DID 身份堆栈划分为私钥管理层—认证层—授权层—证明层。证明层具备独特数据优势,是最有潜力做出统一 DID 的产品形态。
  6. 未来钱包的竞争将异常激烈,不仅仅是现存 EOA 钱包和 aa 钱包之争,证明层的跨赛道玩家也有可能将加入竞争,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身份账户体系和 DID 生态。


一、DID 去中心化身份是什么


DID 是 Decentralized Identifiers 的缩写,即去中心化身份。DID 的重点是去中心化,然后才是身份。在 web3 的世界里, 我们如何在去中心化的环境里保持统一的身份,并且如何使用我们的身份,这是我们这篇文章要讨论的问题。

a.传统中心化身份

在 web2 的中心化的平台里,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笔交易、每一个行为都被平台收集、记录用来分析我们的喜好、习惯等用来形成用户画像。对于 web2 的平台来说,这是他们收割流量的工具。精细的用户画像加上大数据的算法把正和你口味的文章、视频、甚至你可能喜欢的下一个商品推送到你的面前,让用户留在这个平台, 而中心化的平台则拥有着如何控制并且变现流量的方式。这意味着

  • 控制平台内容:对于任何想要为平台用户提供内容的创作者来说,当他们的内容被视为违规或者不符合平台标准的时候他们就失去了分享观点的机会。
  • 控制用户数据:所有在平台上产生的数据本质是写入平台的数据库的内容,归中心化平台拥有。也就是说平台可以随时修改、甚至删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账户。比如 Gmail 曾因为人工审核错误的删掉了用户的 Gmail 账户以及邮件,用户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人的联系方式
  • b. 去中心化身份(Decentralised Identity)分类

    DID 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用户完全自己控制身份的生成,以及身份的使用。从提出 DID 到市场疯狂讨论的一年中,我们看到了基于 DID 的去中心化身份的理解出现的不同的解决办法,其中从

    数据类型角度划分包括

  • VC 是 Verifiable Credential 可验证的数据凭证的缩写,是由 W3C 在 2022 年 3 月提出的标准,由验证者证明其真实性。
  • 在使用 VC 的过程中会出现三个角色,持证者 claimer 持有凭证,其中的数据需要满足与凭证类型相匹配的字段、数据类型、数据排序等要求,公证者 Attester 检查数据并在确认有效之后使用私钥对 VC 进行签名,然后验证者 verifier 可以在不接触公证者只需要看到签名数据的情况下就可以凭证的真实有效。
  • VC 本身是一种标准,提供了不同主体验证数据的标准。虽然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但是 VC 的数据并不一定需要上链,所以并不保证用户的数据所有权。同时 VC 描述的并不是用户的身份,而只是符合某个标准的凭证而已,比如学历、医保,所以长期来看 VC 可能会成为互联网验证的标准但并不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身份
  • Soulbound NFT,灵魂绑定的 NFT 不支持链上转移,也就是说 SBT 只属于某个具体的链上地址
  • Vitalik 基于魔兽世界提出的 Soulbound NFT 讲 NFT 携带的数据和信息「灵魂绑定」在用户的钱包地址,增加了不可转移的属性,解决了通过购买 NFT 或成就从而造成用户本身拥有成就或者经验的假象,绑定了用户的行为和身份的统一
  • 但是灵魂绑定的另一面也就是和 NFT 和用户身份的不可解绑,除开用户主动获取 POAP 或者 NFT 等主动展示的行为之外,用户的地址可以被恶意空投 NFT 或者被恶意标签,在无法转移的情况下用户只能被迫接受并且会在链上公开展示,造成用户的名誉损失甚至交易失败等
  • Onchain reputation 链上声誉,通过链上的交互行为体现用户的身份
  • 成功的交易的就意味着被写入链上区块,能够被公开的查看、验证,当然 ZKP 提供了在不公布具体交易内容的情况下直接验证交易结果的方式。但是用户在链上的每一笔交易、链上的交互行为都能被记录并分析。Whale alert 本身就是基于链上数据公开可见从而追踪大户行为,Nansen 的 Smart Money 标签,都可以说生动形象的展示了黑天鹅作者 Nassim Taleb 所说的 Don’t tell me what you think, show me your portfolio。而 Degen score 更进一步,通过分析链上数据,提炼成分数作为用户的 Degen 的证明,提供了新的身份标签,
  • 但是这些标签本身是缺乏合理的语境和背景介绍的,比如 smart money 标记的地址可能只是机构的其中一个钱包地址,单独的一个地址的抛售或者购买行为可能并不能完全的推断出机构的策略,可能这只是 delta neutra 策略中的其中一条腿。一个地址的单独行为并不足以形成完整的身份证明。而且链上声誉可能具有欺骗性,因为用户可以是事后补偿交互,或者在二级市场购买形成的声誉的假象,当然这种也可能通过时间线、NFT 交易记录来判断是不是属于事后补偿,但是这种链上数据本身属于滞后证明。
  • 去中心化域名,由 ENS 开启的去中心化域名可以说本身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身份,并且 ENS 基于 ETH 的名称定位以及巨大的财富效应已然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 ENS 通过将看起来像是乱码的钱包地址转换成可读的地址,可以直接通过地址的名称直接体现身份。同时 ENS 的首发效应以及品牌影响力基本成为了应用场景最多的域名,同时 ENS 可以编辑网站以及子域名内容,提供了自定义身份的机会。同时 ENS 作为链上合约具有可组合性,可以在链上组合不同的应用,比如 Philand 通过 ENS 的相关信息生成独属于用户的元宇宙,Kola lab 基于用户的 ENS 生成音乐 NFT,将 ENS 包含的身份信息具象化,可以说是 DID 的可组合性的代表
  • 但是ENS 的交易属性可以解绑用户身份和域名身份,失去了身份的连续性。同时基于钱包地址的交互依然局限在链上的交易信息,同时 ENS 目前只在基于 Ethereum 主网,面对现在的 Layer2、Layer3 等多层级网络以及多链环境可能并不全面,并不一定能够准确、完整的描述一个用户的身份,具体可见钱包的讨论。
  • 钱包地址,作为用户与链上的 dapp 交互的入口来说,可以说对于 DAPP 等钱包地址就是用户,而链上的交易记录就是用户的画像。
  • 把链上钱包作为身份,比如 Nansen smart wallet,也可以理解成用户在交易场景的 DID。但是实际上一个用户可能拥有多个钱包账户,每个账户的交易行为并不一样,比如某个机构的其中一个钱包是做单边策略,另外一个钱包只做 delta neutra 的套利行为,所以单个钱包是无法全面代表一个用户的实际行为的。而且在多链的环境下,每个钱包也是独立的账户,用户在不同的链上可能会有不同的交易行为,所以单独的某个链上的钱包是无法完整代表用户的 DID
  • 同时也衍生出了我们看到的 Lens、 Galxe 等通过链上行为提出了 social graph 以及 Profile NFT 社交画像, 但是链上的交互行为多是交易,目前缺乏社交的应用场景提供链上的社交行为,当然我们认为在数据基建完善并且上链成本降低的情况下,我们之后能看到大量的社交数据,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社交关系
  • Stealth address 隐秘地址,Vitalik 最新提出的 stealth address 可以分离钱包地址的使用权和查看权,保证用户身份和资产的隔离
  • 区块链的特性在于公开透明,对于用户来讲可以通过资产信息和链上行为推理出用户身份,Vitalik 在最新的文章中提出了新的 stealth address,通过椭圆曲线加密,发起转账的用户临时生成公钥和私钥,然后结合收款账户的的地址生成隐秘地址并转账到该地址,收款的用户使用自己的私钥结合临时的公钥就可以看到隐秘地址的资产并且也之后收款人才有权控制这笔资产。相当于用一次性的新地址切断了和用户身份的联系。
  • 但是如 Vitalik 所说,每次生成的新地址面临 Gas 付费的问题,虽然只有收款人可以控制账户资产但是新的地址缺没有足够的 Gas 支付转账费用。同时隐秘地址的隐私只是单边收款人的隐私,对于付款人来说还是链上透明的操作。Gas 的问题可以通过抽象钱包管理或者 relayer 代付,而且 Vitalik 提出使用 ZKP 的方式证明用户与隐秘账户的所有权,甚至想象了之后可以针对不同的 DAPP 使用不同的地址,允许用户管理 DAPP 可见的信息和资产。当然这对 ZKP 和跨链以及钱包的设计还有一定的实现难度,我们期待看到新的项目提出实现方案。
  • 跨平台 Avatar,立体的人物形象更符合我们对身份的想象,同时跨平台的 Avatar 能保证身份的统一
  • 平面的 PFP NFT 虽然也被当作头像当作身份的代表,但是 NFT 本身可交易且很难形成身份和 NFT 的绑定关系。Avatar 的 3D 属性提供了可视化的形象,同时作为我们元宇宙的化身更具有身份的唯一性。像 ready player me 以及 Lifeform 的 Avatar NFT 都可以支持用户编辑外貌和形象,可以跨平台使用,像 Lifeform 的 Avatar NFT 本身就是上链的 NFT 可以直接兼容链上元宇宙,甚至是链下的会议包括 Zoom、google 等保证了身份的统一。之后我们甚至可以期待个性化的 metaverse,将自定义的个人元宇宙展示更多关于自己身份的信息。
  • 虽然 Avatar NFT 是更加立体形象的身份,但是目前 Avatasr NFT 展示的更多的是关于外表以及容貌,只是一个单一的身份形象,并没有包括更多定义身份的行为或者其他信息,之后我们可以期待 Avatar NFT 通过 metadata 或者可组合性等方式结合展示更多信息。
  • c. DID 的关键属性

  • 身份的可组合性
  •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加⼊OKEx全球社群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相关推荐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