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成功

分享至

主页 > 数字货币 >

浅论Celestia的商业思路:引流以太坊Layer2能否行得通?

2023.10.30

原文作者:Faust,极客 Web3

本文并不涉及多少技术相关解读,而是就事论事分析 Celestia 现在的商业思路及其处境。

Celestia 的自我定位,是模块化区块链叙事下的「最佳 DA 层」。Celestia 自己做了一条公链,这条公链专门为 Rollup 项目提供数据发布服务,也即 Data Publication。「数据发布」要确保一件事:需要获取最新数据的个体,能很快获取到需要的数据。过去很多人将数据发布称为数据可用性,将其与历史数据可检索混为一谈,是一种概念误用,这一点正在被以太坊基金会和 Celestia 官方持续纠正中。

如果你有关于 Rollup 的简单知识,那么接下来的内容将很好理解:Celestia 认为,类似 Layer 2 的以太坊扩容网络,可以把新产生的数据发布到 Celestia 链上,而不是直接发布到以太坊上,这样就可以节省 90% 以上的手续费。

以 Arbitrum Orbit 为例,Orbit 的排序器 Sequencer 可以把 Layer 2 最新的数据发布到 Celestia 的区块里。然后,需要获取这部分数据的节点(比如 Orbit 全节点),可以再运行 Celestia 的轻节点,从 Celestia 全节点那里获取排序器发布上去的数据。

浅论Celestia的商业思路:引流以太坊Layer2能否行得通?

至于 Celestia 的代币 TIA,主要应用场景是数据发布费用 +POS 节点质押,如果一个 Rollup 项目选用 Celestia 作为 DA 层,每次发布数据要交手续费;同时,专门用来承载 Rollup 发布的数据的 Celestia 主链,最多有 200 多个 Validator 节点,TIA 代币就是 Validator 需要事先质押的资产。

虽然 Celestia 官方文档中提到,TIA 代币也可以作为 Celestia 生态内 Rollup 项目的 gas 支付代币,但这一条提议不是强制的。同时 TIA 也会在未来用作 Celestia 的治理,比如对 Celestia 网络的部分参数调整进行投票决议。

将 TIA 与 ARB、OP 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前者多出了一个看似较高频的应用场景:作为数据发布的手续费。如果未来有很多扩容项目真的采用 Celestia 作为 DA 层,且这些项目具有充沛的流动性和用户,能够持续为 TIA 代币制造应用条件,那么的确可以让 TIA 走强。退一步讲,只要 Celestia 被业界乃至市场充分认可,生态建设足够成功,即便 TIA 像 ARB 一样单纯作为治理代币,也可以被市场充分计价。

但本文想抛出的观点恰恰是相反的:Celestia 未必会被市场乃至业界充分认可,其尝试从以太坊 Layer 2 体系内引来流动性的想法,大概率会受到阻力,其境遇可能就像 EigenLayer 一样。

浅论Celestia的商业思路:引流以太坊Layer2能否行得通?

图片来自 TokenInsight 的文章——《Restaking 之王:EigenLayer 的商业模型是金点子还是糟粕?》

项目成功与否,技术 / 叙事不是第一,会审时度势最重要

如果要讨论 Celestia 能否在未来被市场和业界充分认可,其实就相当于讨论一个很哲学的问题:一个项目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因素是哪些?Celestia 又是否具备这些要素?

在此,作者先简单探讨下第一点。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以 Polygon、Flow、Avalanche、Dfinity、Solana、Nervos 等大概在同一时期立项并上线主网的公链作为考察对象,不难看出其中最成功的是 Polygon。虽然它被很多人认为,是上述谈及的公链中技术最弱的一个,但却毫无疑问是最成功的一个。

Polygon 的生态建设要比其他几个考察对象更为成功,其代币市值、承载的 DAPP、各类数据等均居于前列,此前特朗普都选择在 Polygon 上发行独家 NFT。其「全家桶」更是囊括了以太坊 Layer 2 (Polygon zkEVM)、独立公链(Matic)、DA 网络(Avail)等一系列五花八门的东西,和 ZK 相关的团队有 Polygon Zero、Polygon Miden、Polygon Nightfall,分别在不同的技术方向上摸索。同时 Polygon 还有一个开源的模块化区块链套件 Polygon CDK,似乎比 Celestia 具备更完备的模块化区块链堆栈。

浅论Celestia的商业思路:引流以太坊Layer2能否行得通?

(图片来源:Messari)

Polygon 很喜欢「顺应大趋势」,尤其是在 2020 年将自己标榜为 Plasma 来迎合以太坊基金会的需要,借此吸引了大量的流动性,获取了相当多的资源。在很多技术至上主义者的眼里,技术原本很弱的 Polygon 正是靠着迎合以太坊基金会快速抬升了「江湖地位」,之后大笔出钱收购多个和 ZK 及模块化区块链相关的技术团队,来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加⼊OKEx全球社群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相关推荐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