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stLend DAO完成首轮JST回购
Loud 由ultra发起,并受到Kaito 支持。该项目的出发点与多数crypto 专案截然不同。没有硬核产品、充满技术性的白皮书、宣称的使用案例。 Loud 的唯一价值主张就是:「如果你持续不断地让人谈论一个token,它会不会就有价值?」(也就是中文圈俗称的CX)

笔者一开始看到这想法,第一直觉像是某种创作者经济延伸出来的胡言乱语,但细细品味后发现这个概念算是站在过去几年Web3 叙事演化的浪头上,结合了几个我们早已熟悉、甚至是高度信任的结构元素。
Kaito 所构建的mindshare 排名系统、Olympus DAO 曾带起的3,3 ,以及friend.tech 所开出第一枪的「声量即价值」模型。 Loud 将这些元素抽象化后浓缩为一个极简问题:「如果我们把所有其他东西都抽掉,只留下注意力和交易,这两者之间能否形成一个可持续的飞轮?」
这样的设计并非空想,Loud 有着明确的激励逻辑。每一次$LOUD 的买卖行为都会在Meteora 的AMM 上产生swap 手续费,费用会被统一收集起来,周期性分配给「当周声量最高的25 位贡献者」。
至于谁是「声量最高者」,则是交由Kaito 的mindshare feed 所评定,虽然Kaito 的演算法还是会有人诟病,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套设计确实慢慢帮助CT 圈摆脱过往依赖转推或点赞的滥竽充数,更精准地去衡量语义贡献与原创性的排序系统。
而回到Loud 本身,这样的做法将原本模糊不清的「注意力」量化为可获取真实资产(SOL)的权益指标,也成为过去多数空投与「叙事农场」所没有解决的公平分润模型。
而这也正是笔者认为Loud 值得多留意的原因,当代社交媒体与加密市场的碰撞,是否可以用纯粹的声量机制来撑起一个永续运作的资产?
传统意义上的「3,3」游戏理论来自Olympus DAO,是一种用来鼓励集体协作的设计手法。当每一个参与者都选择stake 并锁仓时,全体都能获得最大的价值回报,这种「彼此合作比个人套利更有利」的模型,在过去曾快速吸引了大量流动性与信任。而Loud 所谓的「pure 3,3」,则将这套逻辑重新打造在叙事与注意力。
Loud 的协作两端不是协议与持币人,而是KOL 与投机者。

所以在Loud 的模型里,声量创作者的收入来源并非平台补贴、铸币稀释、质押回报等,而是直接来自于投机者的市场行为。算是打通了「话语权」与「金融回报」之间的设计,也是将Crypto 谈论已久的attention economy,以一种链上可验证、可兑现的方式实作出来。
如果想的更深入,会发现其实Loud 的这套飞轮没有依赖任何实际产品来支撑价值。不需要使用者绑定钱包登入app、不需要开发者维护UI,也不需要协议提供服务。唯一需要的就是社群持续创造内容,投机者持续提供流动性,Kaito 评定贡献,然后就能周周分润。
这正是Loud 所谓的「pure 3,3」:最纯粹的协作游戏,只依靠语言与金钱的交换,不再需要中间产品的存在。
如果你是创作者or KOL ,可以去尝试竞争前25 名的角色,但难度真的挺高,毕竟这个名额真的不多,但可以预期飞轮成长起来后收益一定很香。最简单的参与方式如下:
如果你是交易者/ 投机者(这应该也是大多数人适合参与的),可以透过以下方式: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