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stLend DAO完成首轮JST回购

从2017年ICO的全民狂热,到现在IDO时代社群力量的崛起,我们不仅见证了发行模式的演变,更看到区块链创投和交易所权力如何逐步转移到社群与使用者手中。
过去两年,一级市场的Crypto 投资生态发生了深刻转变。从2017 年ICO 所引爆的全民发币热潮,到2025 年各类IDO 工具与社群主导叙事的当道,我们见证的不只是发行机制的演变,更是权力重心从VC 与交易所,逐步迁移至社群与使用者的历史程式。
这场权力再分配的过程中,Crypto VC 的角色发生剧烈改变,代币的价值捕获逻辑也正从传统分红思维转向Buyback & Burn 等更具内生复利机制的模式。
代币发行机制经历了从ICO、STO、IEO 到IDO 的演进,每个阶段都是加密产业对「效率、合规与去中心化」三者之间张力的不同回答。
这四阶段发展,背后映射的是加密市场对「谁有权发币、谁有权定价、谁能退出」三大问题的不同解答。
IEO 和IDO 是两种极端的发行路径。一个强调中心化审查与流动性品质保障,另一个则追求开放性与去许可性。 IEO 适合高度合规、机构偏好型项目,而IDO 则成为社群文化实验、创意货币与极端叙事的孵化器。
以Hyperliquid 为例,其采用荷兰式拍卖结合底价线性下降模型,为代币发行建立一套更透明的价格发现机制;而Pump.fun 则干脆打破所有门槛,让每个人都能在Solana 上一键发币。这种极致开放虽充满风险,但也正是推动社群参与与创造力的核心动力。
IEO 则代表高度制度化的资本流程,交易所替代了传统投行的角色。项目必须经历严格审查、付出高昂费用并接受锁仓安排,才能换得平台流动性与市场背书。这对想要长期经营、服务机构客户的项目来说是必经之路,也让VC 得以获得相对可控的退出机制。
自2025 年起,愈来愈多项目不再选择单一路径,而是采取双轨并行策略。
一方面,透过像Hyperliquid 这样的平台进行公开拍卖或初期流动性建设,让社群参与早期定价与治理;另一方面,在项目具备初步市场基础与收入模型后,走向中心化交易所上市或传统资本市场挂牌(如SPAC 或港股)。
这种模式类似传统创业公司从种子轮、A 轮、B 轮再到IPO 的阶段性融资过程,只是加密项目把部分资本市场活动前置化、链上化,并引入社群共治元素。小型创意型项目选择IDO,是为了迅速测试叙事与社群动能;而大型合规项目选择IEO 或STO,则是为了与机构资本、法律架构接轨。未来发行路径将更趋于「模组化」,而非单一模型。
传统协定为了展现所谓的"real yield",常选择将ETH 或USDC 直接分红给治理代币持有者。然而这种机制往往形成无形的资本虹吸,让内部人或大户能在不触及市场的情况下悄悄退出。
Hyperliquid 采取另一种做法:协定将收入自动用于市场回购$HYPE 并销毁。这不但创造了内生的供需压力,也将价值回注动作自动化,使持币者无须依赖分红便能享有币价上升的利益。这种Buyback & Burn 机制,实际上提高了代币的资本效率,并对所有持有者更公平。
更重要的是,它对内部人形成实质限制:基金会若想套现,必须透过公开市场抛售,承受reputational cost,也暴露于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之下。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