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agmetric与DeFi Dev Corp合作打
最近有风声说币安创办人赵长鹏(CZ)即将王者归来,市场回响剧烈。光是CZ 把X 平台个人简介从「ex-@binance」改成「@binance」,BNB 价格就一路飙到超过1,000 美元,创新高并一度超越SOL,跃居第五大加密货币。
从价格来看,加密货币社群显然把这个举动解读成CZ 回归币安的强烈讯号,但具体来说,CZ 本人到底有没有可能真的回任币安CEO?
这篇文章,就来简单回顾CZ 和币安的法律风暴、近期币安和国会的政治攻防、如果CZ 真的要回归币安的三个潜在剧本,以及未来可能影响BNB 价格的关键讯号,让你在下次BNB 因为相关消息暴涨或暴跌之前,抢先做出相应的投资策略!
在讨论CZ 回归的可能性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CZ 与币安面临的法律诉讼,这场风暴说穿了就是是源自于交易所业务急速扩张的情况下,与各国监管框架的冲突:也就是营运版图迅速壮大,但在监管合规上却无法跟上各国的要求。
最终,一连串的法律战在美国当时对加密货币相对严苛的背景与各国收紧跨境规则的夹击下,迅速爆发。
・2021 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开始调查币安是否违反衍生品规范。
・2023 年3 月,CFTC 起诉币安,指币安让美国用户在未注册的平台交易,同时涉嫌操纵市场。
・2023 年6 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再提13 项指控,称币安非法提供证券服务、滥用客户资讯、虚报交易量量;并指控CZ 透过美国子公司BAM Trading 规避规范、仍实质控制币安的营运,导致用户资金外流逾10 亿美元。
・2023 年11 月,美国司法部(DOJ)指币安违反《银行保密法》(Bank Secrecy Act)与制裁规定,允许伊朗、叙利亚等地用户交易;CZ 则被指未建立有效的反洗钱机制。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币安付出约43 亿美元罚金与没收金,CZ 辞职任并认罪,在2024 年4 月入监服刑4 个月,同年9 月出狱。
虽然当时这个消息一度对当时本来就脆弱的市场造成相当规模的动荡,但在新任执行长Richard Teng 上任后积极争取合规的策略下,市场信心也慢慢回稳。
而CZ 出狱后,他在币安的角色也被重新界定——仍然是币安的大股东、也有产业影响力,但不碰公司的日常管理营运。
不过,在他本人社群仍然相当活跃,也积极参评论市场动态的情况下,只要法规上出现「监督可能松动」,或CZ 更改社群名称等动作,市场自然就会对「CZ 是不是有机会回归币安」产生遐想空间,也因此为近期的攻防埋下伏笔!
2025 年9 月18 日,一直以来都是知名加密货币反对者的民主党籍参议员Elizabeth Warren ,协同Richard Blumenthal、Mazie Hirono 致函司法部长Pam Bondi,追问币安是否正在与政府商谈松绑执法与合规监督(当初的43 亿美元处分)。
信中引用彭博报导,称币安正与DOJ 商讨撤除独立合规监督,也提到川普家族透过World Liberty Financial 与币安之间的财务连结。议员要求DOJ 说清楚与币安的互动,以及是否考虑赦免CZ 等问题,直言「这些报导让公众有必要了解川普政府与币安的关系」。
这下子,政治角力与监管态度被放到同一个台面:川普政府上任后走向亲加密,视其为金融创新,SEC 也在2025 年5 月撤回对币安的民事诉讼。相对地,民主党忧心利益冲突扩大,主张加强国会层级的审查。
报导发布后,BNB 再度站上1,000 美元,可以说是侧面强化了市场对「CZ 回归+监管松绑」的想像!
先说重点:CZ 能不能回归币安,不是只看价格和情绪,能否在法规条件与监督要求下找到可行的路径,才是能否回归的基础。以下我们就来模拟三种CZ 回归可能的情境
把CZ 放回执行线,最大的卡点不是市场愿不愿意,而是法规与监督。现在拦在面前的,至少有DOJ 3 年的独立监督、FinCEN 5 年的行政监督,以及多个司法辖区的「适任审查(fit and proper)」。这些机制不只看履历与道德风险,还会检视公司内控、反洗钱制度、跨境制裁遵循、管理阶层的角色与接触范围。
即使短期内出现变化——例如监督提前结束、和解条款被重新调整、甚至走到总统赦免这种极端状况——也不代表其他国家的主管机关会立刻买帐。各地牌照核发与银行往来,都会重新评估「把人放回来」是否让风险回头。加上参议员公开发函把「赦免」放上台面,政治压力反而会让监管端更保守,任何被解读成绕过认罪精神的安排,都可能引发二次争议。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