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成功

分享至

主页 > 数字货币 >

几分钟内蒸发190亿美元:山寨币暴跌真相揭密

2025.10.12

几分钟内蒸发190亿美元:山寨币暴跌真相揭密
2025 年10 月11 日,加密货币市场突遭重击,美国总统川普宣布对中国加征100% 关税,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恐慌,连带拖垮了整个加密市场。短短数小时内,市值蒸发逾190 亿美元,超过200 亿美元的合约被清算,山寨币在Binance(币安)等交易所惨遭血洗,多数币种一度暴跌超过90%,甚至出现报价瞬间归零的极端情况。

但这场灾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币安背后是否有操作痕迹?还是整个加密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浮出台面?知名KOL 与业内人士的观点揭示了这场「连环清算」背后,深层次的系统性脆弱。

币安不是罪魁祸首?做市商机制遭质疑

知名加密KOL Jerryiscat 在10 月11 日发文指出,这场山寨币大崩盘的根源,并非来自币安交易所本身,而是与整体市场的做市商机制密切相关。

他强调:「币安可能不够善良,但绝不愚蠢。」作为全球最大加密交易所之一,币安的撮合系统在极端行情下依然稳定运行。真正导致流动性崩溃的,是高度杠杆化的中性做市商(Neutral Market Makers)与套利机器人,他们在市场波动剧烈时撤单或变成主动卖方,最终触发清算连锁反应。

山寨币暴跌剧本:一场算法与风控的恶性循环

Jerryiscat 梳理了这场暴跌的连锁剧本:

1. 初始阶段:市场尚稳,做市商与套利机器人为订单簿双边提供流动性,确保用户交易顺畅。
2. 外部冲击:川普关税消息引爆美股下跌,恐慌情绪传导至加密市场,尤其在亚洲清晨5 点(流动性最差时段)影响尤甚。
3.BTC▼下跌引爆清算:比特币(BTC▼)价格急挫,诱发杠杆合约连环清算。
4. 风控触发:做市商机器人资金池的稳定币(如:USDT)开始枯竭,迫使其卖出持仓以自保,反而加剧币价下跌。
5. 流动性崩溃:愈来愈多做市商撤单,订单簿买单消失,市价卖单却暴增,山寨币价格无人承接,剧烈跳水。
6. 资金流撤退:为了补仓主帐户,机器人不得不大举清仓小币种,maker 变成taker,市场失控。
7. 后期干预与反弹:大户与机构开始介入,进行止跌操作,市场逐渐回稳,流动性缓慢回升。

Order Book vs AMM:市场结构性风险浮现

知名加密KOL「加密韦驮」进一步指出,这场危机暴露出中心化订单簿(Order Book)系统的先天缺陷。他认为:

订单簿的报价并不基于实际流动性支撑,价格只是表象,实际成交量与深度不一定匹配。

相较之下,链上自动化做市商(AMM)如:Uniswap,会依据流动性池实际深度进行报价,更难「虚构」价格,系统较具透明性。 VC之所以偏好Order Book,是因其能在人为干预下制造短期价格视觉假象,有利于炒作与市值管理。

简言之,订单簿系统在极端行情下,极易由于「无流动性支撑的报价」产生瞬时暴跌,甚至出现IOTX 或Atom 等代币报价归零的情况。

币安有没有「助攻」?韦驮:有,但是被动角色

当被问及币安是否在此次崩盘中「推波助澜」,Jerryiscat 坦言:「有的兄弟,绝对有的。」而加密韦驮则补充指出,作为市值最大、流动性最深的交易所,币安理所当然成为价格发现的第一现场,在极端行情中,自然会表现出最剧烈的价格波动。

他还批评部分交易所借此吹嘘自身风控,实则只是价格传导延迟、对冲机制不足,错误解读成「稳定」。

去中心化交易所真的是解方?风险仍在演进

虽然一些观点认为去中心化永续合约(Perp DEX)如:GMX 等AMM 平台能有效避开订单簿系统的脆弱,但韦驮也提醒,这类平台的预言机价格传导仍可能出现延迟,极端行情下一样会「被插针」,只是形式不同。

他指出,如果未来暴跌持续时间更长(1~2小时以上的「阶梯式溃败」),那么不论是AMM 还是CEX、或小型Order Book 交易所,都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流动性冲击。

极端市场下,谁该为风险买单?

这场山寨币大暴跌,不仅震撼了市场,也让投资者与从业者重新审视加密市场的核心机制。做市商的杠杆风控、订单簿系统的脆弱性、甚至是去中心化机制的限制,无一不在此次事件中被放大检验。

或许,问题不在于币安或其他交易所的好坏,而在于整个系统在极端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与风险传导模式。而最讽刺的现实是:真正能撑住市场的,不是风控系统,而是交易平台能不能「赔得起」。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加⼊OKEx全球社群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相关推荐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