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成功

分享至

主页 > 数字货币 >

一封旧信引爆忠诚危机,以太坊基金会再临口诛笔伐

2025.10.21
以太坊最大的敌人,是以太坊基金会。

撰文:David,深潮 TechFlow

“我感觉,自己是以太坊基金会的一个还有点利用价值的傻瓜。”

10 月 19 日,一封写于一年半前的公开信被发布在推特上,里面的这句话迅速点燃了加密社区的讨论。

写信的人不是某个边缘以太坊喷子,而是 Péter Szilágyi:

曾维护着 Ethereum 超过 60% 节点运行的 Geth 客户端前负责人,在这个生态系统工作了整整 9 年的核心开发者。

有没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如果你关注 Ethereum 够久,就会发现这种场景每隔几个月就会上演一次:

对基金会(EF)的批评突然爆发,社区陷入激烈讨论,Vitalik 出面回应,然后一切归于平静,直到下一次爆发。

2022 年是关于 Merge 后的中心化担忧,2023 年是研究员的利益冲突,2024 年是 L2 的碎片化问题。

现在,火药桶被一封旧信点燃。

“有用的傻瓜”这个描述像一把刀子,戳破了某种长期维持的假象,也戳痛了许多以太坊生态贡献者的心。

平日里很少公开批评的核心贡献者们,甚至包括 Polygon 创始人 Sandeep 和 DeFi 之父 AC,一个接一个站了出来;传递的信息大概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我们被辜负了。

而他们提出的具体问题直指要害:钱去哪了?为什么最忠诚的人得到最少?谁又在真正控制 Ethereum 的方向?

这些问题其实老生常谈,但当它们从以太坊最核心的贡献者口中说出时,情况和分量或许完全不同。

我们可以先细读一下这封信,看看一个在以太坊工作 9 年的技术领袖,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用傻瓜来形容自己。

九年忠诚,一纸失望

2024 年 5 月 22 日,Péter Szilágyi 写这封信时,他或许正处在一个痛苦的循环中。

这封信的开头很诚恳。Péter 说自己这些年对 Ethereum、对自己在基金会的角色越来越困惑和痛苦。他试图理清思绪,于是有了这封信。

而信里的全部内容,则反映了一个忠诚的开发者,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所看到的关于以太坊和基金会的大量问题。

  • 问题一:名为领导,实则是被利用的傻瓜

  • Péter 直言,他感觉自己被基金会当作"有用的傻瓜"(useful fool)在利用。

    他解释说,每当以太坊内部出现争议,比如某个研究员收了外部公司的钱产生利益冲突,或者某个新提案明显偏向特定利益集团时,基金会就会让他这个“刺头”站出来反对。

    翻看 Péter 之前的推文,确实有些针砭时弊和直言不讳的味道,经常就以太坊生态内的一些问题发表讨论;而这封长信所透露出的内容,则意味着这些言论更像是一场为了迎合以太坊基金会集体利益的表演。

    这样基金会可以对外宣称:“看,我们多民主,内部也有不同声音。”

    但问题是,每次 Péter 站出来挑战那些权势或者关系户,他的信誉就会受损一分。支持对方的人会攻击他,说他阻碍进步。久而久之,他和 Geth 团队就成了问题制造者。

    “我可以选择沉默,看着 Ethereum 的价值观被践踏;或者发声,但逐渐毁掉自己的名声。”他写道,“无论哪种选择,结果都一样—— Geth 会被边缘化,我会被排除在外”。

  • 问题二:6 年薪酬仅 60 万,高付出低回报

  • Péter 在以太坊工作的前 6 年(2015-2021),总共拿到 62.5 万美元。注意,这是 6 年的总和,税前,没有任何股权或激励。平均每年约 10 万美元。

    同期,ETH 的市值,从 0 涨到 4500 亿美元。

    作为维护整个网络最关键基础设施的负责人,Péter 的薪酬甚至可能比硅谷一个刚毕业的程序员还低。

    他提到,基金会其他部门,比如运维、DevOps、甚至一些研究员,薪酬更低。

    为什么会这样?Péter 引用了 Vitalik 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有人不抱怨薪水太低,那说明薪水太高了。”

    沉下来搞技术,不太在乎回报,这也确实是某些技术极客和密码朋克的理想形象。但问题在于,长期的低薪文化会造成负面后果。

    那些真正关心协议发展的人,由于在以太坊内部拿不到很好的薪水,被迫到外面找补偿。

    于是出现了各种利益冲突:研究员给外部项目当顾问,核心开发者私下接受赞助。

    Péter 直言:“几乎所有的基金会初期员工早已离开,因为那才是唯一能获得与所创造价值相称的补偿的合理方式。”

  • 问题三:Vitalik 和他的圈子

  • 信件最尖锐的部分,是对以太坊权力结构的剖析。

    Péter 承认他对 Vitalik 本人极其尊重,但指出了一个事实:

    无论 Vitalik 是否愿意,他都在单方面决定着 Ethereum 的方向。Vitalik 的注意力投向哪里,哪里就能获得资源;

    他投资什么项目,什么项目就能成功;

    他认可什么技术路线,什么路线就成为主流。

    更糟糕的是,围绕 Vitalik 形成了一个“5-10 人的统治精英”。这些人相互投资,互为顾问,控制着生态的资源分配。

    新项目不再做公开募资,而是直接找这 5-10 个人。拿到他们的投资,就等于拿到了成功的门票。

    “如果你能让 Bankless(知名播客)投资,他们会在节目里吹捧你。如果你能让基金会的研究员当顾问,就能减少技术阻力。”

    这颇有一种国内职场环境熟悉的向上管理的味道,成功的钥匙不是技术或创新,而是搞定 Vitalik 身边的那几个人。

  • 问题四:理想主义最伤心

  • 信的结尾,Péter 的语气从愤怒转为悲凉。他说自己这些年拒绝了无数高薪 offer,因为相信 Ethereum 的理想。

    但现在整个生态都在说“这只是生意”(it's just business)。他无法接受这种心态,但也看不到出路。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加⼊OKEx全球社群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相关推荐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