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X平台币销毁回购大对比
作者:Darshan Gandhi ,Polaris Fund
编译:深潮TechFlow
深入探讨中心化交易所 (CEX) 及其代币销毁:机制、频率和其他方面。
交易所的回购和销毁并非新鲜事。
这些操作多年来一直在默默进行,早在吸引主流关注之前就已悄然塑造了供需格局。几乎每一个大型中心化交易所(CEX),包括 Binance ($BNB), OKX ($OKB), Gate ($GT), KuCoin ($KCS), 和 MEXC ($MX) 都已实施某种形式的销毁计划且超过五年时间。
如今,这些代币销毁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
Hyperliquid($HYPE)将代币回购置于其代币战略的核心,而不是隐藏在细则中。它将销毁机制从背景功能转变为显著特征,更重要的是,Hyperliquid 将销毁作为财政管理的一部分,持续且公开地运行,树立了透明度的新标杆。
这种定位让销毁机制看起来耳目一新,尽管像 Binance 、 OKX 、Gate、 KuCoin 和 MEXC 这样的老牌交易所多年来一直在做类似的事情。区别在于,老牌交易所从未如此积极地进行营销,也未将销毁机制如此紧密地融入财政操作(后文会详细分析原因)。
销毁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转移手段,展现了以下几点:
交易所如何将代币供应与其商业模式联系起来
哪些杠杆驱动了稀缺性(利润、公式或治理)
随时间推移如何建立或失去信誉
此外,销毁机制还充当通胀控制工具,通过抵消代币解锁或发行来稳定供应。
如今的问题已不再是销毁是否会发生,而是销毁的执行是否足够持续,以及模型是否能为代币持有者提供透明度。
为了清楚地看到这种转变,下面是对交易所代币供应动态如何变化的细分。
要点:分析交易所代币时,销毁模型至关重要。基于利润、公式驱动或治理控制的设计会对稀缺性、可预测性和信任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交易所的销毁计划主要分为三类:
与利润或收入挂钩(Gate、KuCoin、MEXC):固定比例的收益用于购买和销毁代币。Cadence 具有可预测性和可审计性。
公式或资金驱动( Binance 、OKX、Bitget):供应削减由公式或资金分配决定。规模较大,但与业务健康状况的关联性较弱
治理驱动(Bybit、HTX):销毁节奏通过代币持有者投票决定。这种模式去中心化了控制权,但引入了政治和执行风险。
销毁计划也在不断演变。例如: Binance 从与利润挂钩的销毁机制转变为基于价格和区块数量的销毁机制,后来又增加了 BEP-95 的 Gas 费销毁机制。 Binance 曾一度突然改变销毁率,作为BNB非证券化的证明。从监管角度看,这种去利润化的销毁降低了证券分类风险,但不断变化的机制让市场感到不确定。
此外,其他 CEX 也更新了动态,例如:
KuCoin 为了透明度将销毁节奏调整为每月一次。
Gate 自 2019 年以来始终保持 20%利润分配的稳定性。
由于代币的最大供应量固定,销毁的情况并不常见。一旦发生销毁,它们就很有价值,因为它们可以减少流通供应量,并加速供应量完全压缩的进程。
要点:销毁模型决定持久性。利润挂钩 = 稳定且可审计。公式驱动 = 可扩展但不透明。治理驱动 = 去中心化但更难信赖。突然的模型转变(例如 Binance )会造成结构性风险,而透明度的提升(例如 KuCoin )则会建立信任。
销毁模型不仅关乎经济学,还涉及监管定位。
在传统股票市场,企业回购一直备受争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此提出质疑,包括:
市场操纵
内部利益
信息披露标准薄弱
代币销毁相当于加密货币的回购,但它没有法律的保护。这种差距改变了模型的设计方式。
与利润挂钩的销毁看起来最像回购。由于其将代币价值与利润直接挂钩,因此会引发更密切的监管关注。
公式驱动的销毁机制(例如 Binance 的自动销毁、OKX 的供应上限)更容易辩护。它们可以被描述为机械的、与收入无关的,并且不太可能触发证券分类。
治理驱动的销毁增加了政治因素。监管机构可能认为社区投票不足以防范操纵。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industry-frontier